专家您好,感谢您对重庆工商大学教学成果的关注!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模板xb

重工商大〔201578

line

重庆工商大学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长期以来,我校一直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2010年,学校专门制定了《重庆工商大学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并进行实践2011年,我校又被教育部确定为重庆市两个教育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单位之一,其中创新创业教育也是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2015年,我校申报的“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被重庆市委教育工委、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确定为改革试点项目。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总体来看,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创新创业教育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结合还不够完善,还不能完全有效地贯穿于学生四年的学习全过程之中,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校内外合作与协同创新尚需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校内外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尚不够规范,毕业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自主创业的人数需要进一步扩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为此,学校将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学校实际特点及高等教育办学规律,进一步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报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通知》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我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明确创新创业的主体责任;面向未来,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思路,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主动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课程体系中创新创业的融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对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专业的动态评估建设,推进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五实”教育,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优质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1、整体推进,系统架构

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方案从设计到实施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系统架构,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改革创新。

2、创新引领,创业实践

以创新为引领,融入一二课堂,通过创新能力培养、创业系统的教育和训练,让学生进行创业体验与实践。

3.统筹资源,优化配置

统筹协调校内外优势资源,营造人才培养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环境,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师资结构和课程体系,支持优势特色专业和重点优势学科,为创新创业建立强力支撑体系。

4.分类指导,逐步推进

根据学生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学科专业,结合校内各学院的特点、师资结构与实际需求,分类指导,全面推进,逐步深化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

5.加大投入,政策扶持

统筹学校相关创新创业资助资金,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政策倾斜、项目引导等,构建有利于激发创新创业热情的培养机制和资助体系。

6.统分结合,明晰权责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探索集中与分级相结合的学生培养与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学校、学生所在学院、学生指导教师和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责、权、利,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全面促进我校教育质量提高。

二、发展目标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发展目标是:全面深化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和优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狠抓第一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制定全新的人才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方式方法,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环节;改革教学管理与学分、学籍管理制度,为学生创新创业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着力强化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建设,建设一支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需要;全面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服务指导体系建设,努力开展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活动;国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素质教育与能力提升相衔接,开展联合办学,形成有力的创新创业支撑体系。经过五年的努力奋斗,形成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目标的特色化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新体系。

三、主要举措

(一)大力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

1.以“树立创新创业理念——建立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知识储备——创新创业方法技能获得——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验证”为重庆工商大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专业逻辑主线,融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形成覆盖人才培养全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围绕重庆市市“6+1”支柱产业、“2+10”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创新项目发展要求,进一步优化我校学科专业结构,到2020年,建成融入创新创业元素的市级特色专业点13-15个、特色专业群3-5个。

3、结合教育部和重庆市教委的规划,深入实施“卓越计划”、“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和“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积极探索主辅修制、第二专业学位制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政产学研合作联合招生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试点。

4、进一步加强开放办学,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我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加强和企业合作,共建科研基地和专业,为企业提供订单培养。

5、积极推进“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探索建立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进一步建设好创业学院,积极探索举办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

(二)加强专业课程体系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1、重新构建涵盖一二课堂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第一课堂从入学教育、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专业拓展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贯穿学生四年学习全过程。通过入学教育导入系统的创新创业思维与理念,树立职业发展意识,制定《创新创业学习生涯成长规划》;通识教育主要是创新创业文化基础知识支撑体系 +《创业学》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主要是创新创业专业基础与素质教育 + 创新创业专业基础思维模式建立;专业教育主要是创新创业专业知识与能力教育 + 创新创业专业技能掌握+辅修学习;专业拓展教育主要是创新创业专业知识拓展与能力延伸+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专业培训+辅修学习;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课程见习与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或设计+证书获得。第二课堂对接第一课堂,一年级主要是文化素质类社团 + 社会公益活动;二年级主要是创新类社团+创新思维训练+创业模拟实践;三年级主要是专业类社团+学生活动专业化+创业实践与实验;四年级主要是专业实践+专业证书获取+假期挂职实习+就业创业。

2、积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建设。2016-2018年努力建成 1个市级创新创业教学资源研发中心。同时,加强挖掘专业教育内容中的创新创业课程,组织教师、行业企业优秀人才编写一批创新创业教育教材,有条件向全社会推广,并争取和兄弟院校实现创新创业课程学分互认。

3、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批判性思维、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互联网+”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程的实践课时要根据需要提高比重,且学分必须从教师指导设计、学生实习实践中获得。

(三)全面实施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计划

1、 设立学生创新创业基金,鼓励研究生产出高水平、标志性科研成果,对高水平学术论文、发明专利、专著、科技获奖、专利授权等予以奖励和资助,师生互动,培育一批国家社会科学和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2、资助学生参加国际、国内重要的学科竞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及国家级学科竞赛项目成果。

3、设立创新创业访学交流基金,资助一批优秀学生、指导教师和创新创业管理人员到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和管理机构进行短期国际化创新创业能力培训及管理理念培训。为建立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

4、创办学生创新创业论坛,为把握创新创业国际国内理论和实践前沿,拓展创新创业团队学术视野、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聚焦创新创业团队研究实践领域特色,举办实业界和国际化高端大型学生创新创业论坛,同时鼓励学生和相关教师参加创新创业高端交流会议,出版相关的创新创业专刊。

5、建立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建设基金,重点资助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建设培养方案、教材体系、案例库等教学体系和教学资源的建设。

(四)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学及其管理新模式

1、积极推动课堂教学范式改革,扩大小班教学,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项目式教学,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大力推进慕课教学。改革考核考试内容和方式,笔试面试、理论实践、日常期末考核结合,加重过程考核权重,增加非标准答案试题比例。推动教师将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为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制订个性化成才方案,以师徒制、导师制个性化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积极推进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获得创新创业奖项、参与众创空间、自主创业等折算为学分并建立学分累积制度。学校在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强创新创业学分,必修课程不低于2学分,学生超过最低要求的创新创业学分可冲抵其他选修课学分。

3、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改革,建立参与创新创业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制度。学生休学创业,可保留3年学籍。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并在现有相关评优评先项目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表彰优秀创新创业学生。

(五)扎实推进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1、创新合作办学与基地建设模式。建设一批校企合作办学实体和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形成符合国际国内行业标准的特色人才培养项目,创造一些具有全国影响和示范效应的高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人文社科类卓越应用型人才。

通过探索形成多种有较强针对性的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管理体制,以及合力打造“双师型”教师、共同构建专业培养体系,高校教育教学融入行业企业研发与生产过程、行业企业全面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的深度合作机制,创新了高校与行业企业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

合作共建的实验室和实验项目、教材体系和教学模式以及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育人”的思路,产学研合作办学培养的学生与传统模式培养的学生相比,在实践创新能力和市场经济适应能力方面有显著优势。

2、疏通创业实践实训校企合作通道。依托现有的用人单位和校友资源,疏通学生创业与社会创业的沟通渠道。将企业的资金、经验、场地、现有市场、专业人员等资源引入学校,将学生的创业设想、创业项目、创业知识和人力资源带入企业,建立创业实践实训合作平台,改变学生创业理论丰富、实践不做,学校市场与社会市场不一致、进入市场成活率低等问题,分担学校创业扶持资金、场地、人员等方面压力。

3.搭建创业实践实训平台。结合市教委等相关部门的活动,通过创业大赛、创业讲座、创业社团活动,协调学校科研平台、创业实体吸纳学生参与创业等方式和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实训机会,解决以往创业意向充足,创业伙伴、创业经验和机会不足的问题。

4、学校将建成一批以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实训中心、创业园、校内企业、众创空间为主体的实验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以优势学科为基础,联合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建设工程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向全体学生开放。学校支持学生成立校内创新创业协会、俱乐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或论坛。

(六)进一步强化学生创业园及企业孵化基地建设

1、重点针对我校学科专业建设实际,拓展学校学生创业园基本功能,在咨询服务、科技研发、产业经营等方面,从内涵式发展角度创建并扶持一批具有我校财经特色的微型企业,如:会计事务咨询公司、商务策划咨询公司、法律服务咨询公司、长江上游经济决策分析咨询服务公司、环境艺术咨询服务公司、文化传媒服务公司、金融信息服务公司、电子商务及供应链系统研发公司、科技研发公司等,以及未来企业家训练基地、研究生创新创业联合共建实践实训基地、企业家智库等。

2、完善市级孵化基地条件,规范孵化地基管理。完善已有的创业孵化基地功能,积极争取校内外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加充足和完备的场地支持,逐步增加孵化场地面积,改善设施配置,增强场地建设灵活性,改善以往场地不足、条件不适增加创业难度、影响创业激情的问题。

(七)建立创业学院,统筹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

整合学校资源,以经管中心为主体、整合现有学生创新创业园区,设立创业学院,创业学院设院长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兼任。创业学院设创客分院。创业学院主要以贯彻落实中央及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积极有效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作问中心,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在体制、机制、管理方面积极创新,利用我校财经特色优势,积极推进大学生和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社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创新创业人才支撑。

(八)继续完善和优化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1、构建多元交流互动创新创业综合信息平台。搭建创新创业综合信息平台,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连接校园与社会,沟通学生和市场,服务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科技创新、就业创业和社会服务,甘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蓬勃发展贡献全力。

2、创新组织管理与服务模式,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创新创业基金。创新组织管理与服务模式,成立运行管理机构、技术指导委员会、竞赛指导委员会等,指导学生完成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管理、运行、奖励办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全面服务。建立创新创业基金,加大扶持力度。

3、建设学生创新创业协同管理中心。重点建设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工作站、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平台及创业者俱乐部、学生创扶中心等;设计并建设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信息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打造高端环境和便利条件。

4、提升创业指导和服务水平。遴选一批有创新创业意识、理论知识扎实、实战经验丰富的校内教师、校外企业家,分层次开展创业指导教师培训,组建一支综合性的创业指导队伍,并不断提高指导队伍水平,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创业学生提供指导和咨询服务,实现创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解决以往创业教育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经验不足、与社会实际联系不足的问题。

(九)全面促进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及能力建设

1、系统完整地构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立足校内选拔一批以各专业教授和中青年学科技术能手为核心的骨干教师,作为稳定的教学师资,进行以提高创新创业教学水平为目的的学习深造,鼓励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和科研院所体验创新创业过程,亲身感受企业的运作、发展、管理、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创业实践能力。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积极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或有过创业挫折的人士、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包括科研类、经管类法律类等)作为兼职教师,实现学校与社会资源的整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层次类别齐全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2、进一步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培养与考评,在专业职务评审中予以倾斜,提高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学校进一步细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对教学科研人员带领大学生创业取得突出成效的给予经费资助。将理论成果、知识产权、创业成果等业绩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的重要指标。

3、在学校设置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遴选30-50名技术技能专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担任高校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战氛围。

(十)持续加大创新创业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

1、进一步优化经费支出结构,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项目孵化和设备购置等。学校设立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完善管理体制和市场化运行机制。

2、积极加强众创空间建设,在2016年年底前,建成23个众创空间。并把众创空间的建设发展过程与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学习训练过程融为一体,学生在众创空间内孵化项目,有专门机构、项目引导团队、资金为其服务,房租等费用实行减免、补贴或缓交。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全体校领导参加的“重庆工商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有党政办、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处(学工部)、团委、招就处、科研处、人事处、财务处、创业学院(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中心)等部门及全体学院负责人。各学院安排专门的院级领导分管创新创业工作。

(二)制度与机制保障

进一步完善有关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建立由主管教学的校领导牵头负责,教学、财务、人事、就业、科研、团委及相关学院参与的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分工,切实加大人员、场地、经费投入,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日常管理工作纳入学生教学管理体系,形成长效机制。

(三)经费保障

学校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的主体,学校将根据改革试点内容多渠道筹措经费,确保对创新创业改革试点方案的经费投入,保障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的正常运转。

(四)人员保障

学校将根据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配备相关教学及管理人员,确保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学校将根据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需要,加强相关人员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不断提升相关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确保我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

(五)加强监督和评估

在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实施过程中,学校评估与督导办公室要强化监督试点项目建设的推进情况,要根据重庆市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全程参与学校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工作,对工作中发现的相关问题和建议,及时反馈给“重庆工商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以便及时加以修改和完善。

五、实施步骤

()实施时间:“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实施时间为2016年至2020年,分年度、分项目逐步实施,具体见重庆工商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目标任务时间进度表。

重庆工商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目标任务时间进度表

序号

目标任务

完成时间

1

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改革

2015-2016

2

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和

2016-2018

3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计划

2015-2017

4

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学及其管理方式

2015-2018

5

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2015-2020

6

学生创业园及企业孵化基地建设

2015-2020

7

建立创业学院统筹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

2015

8

完善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2015-2017

9

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及能力建设

2015-2020

10

创新创业政策和资金支持

2015-2020

(二)实施方式:采取整体推进,学校先行先试,然后总结推广,并积极向市教委和教育部申请立项的方式进行建设。

 

                                     重庆工商大学

                                 20159

 

上一条:创业种子投资基金资助项目 下一条:重庆工商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及管理办法

关闭